18luck平台 官方網站歡迎您!

當前位置:18luck平台 > 教育後勤公告 >

關於發布《高等學校學生食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二版)》的通知

 各會(hui) 員單位:

我國防控新冠疫情狙擊戰取得了重大成果,目前,內(nei) 防反彈、外防輸入的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為(wei) 徹底戰勝疫情,迎接即將到來的高校開學,根據疫情防控的新形勢和保障高校開學的需要,中國教育後勤協會(hui) 組織相關(guan) 專(zhuan) 家,結合教育部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的《高等學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指南》,針對學生食堂在高校開學前和開學後將麵臨(lin) 的重點工作開展、風險環節識別、問題與(yu) 困難梳理、應急餐飲模式啟動、資源準確提供、誌願者服務以及疫情聯防聯控等提出了規範要求和精準指導,修訂編撰了《高等學校學生食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二版)》,現予以發布,請參照執行。

附件:

高等學校學生食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

(第二版)

 

   

 

前言  1

一、總則 1

(一)編製依據 1

(二)防控原則 2

(三)適用範圍 2

(四)學生食堂特征與(yu) 疫情防控要求 3

(五)開學前後學生食堂疫情防控關(guan) 鍵點   3

二、新型冠狀病毒科普知識   4

(一)什麽(me) 是新型冠狀病毒? 4

(二)哪些人容易感染新型冠狀病毒?  5

(三)新型冠狀病毒的傳(chuan) 播途徑有哪些?   5

(四)新型冠狀病毒會(hui) 人傳(chuan) 人嗎?   5

(五)什麽(me) 是飛沫傳(chuan) 播?  5

(六)什麽(me) 是接觸傳(chuan) 播?  5

(七)什麽(me) 是密切接觸者?   5

(八)對密切接觸者注意事項 6

(九)密切接觸者監控建議   6

(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有什麽(me) 臨(lin) 床表現?   6

(十一)在臨(lin) 床上怎樣識別觀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   6

(十二)新型冠狀病毒無症狀感染者 7

重點提示:  7

三、構建食堂疫情防控工作體(ti) 係  7

(一)成立學生食堂疫情聯合防控工作領導小組   7

(二)方案、製度、流程、應急預案與(yu) 工作指南   8

重點提示:  9

四、人員管理   9

(一)個(ge) 人健康管理   9

(二)把好上崗關(guan)   10

重點提示:  11

五、場所管理   11

(一)學生食堂封閉管理  11

(二)辦公區管理  12

(三)隔離區管理  13

(四)員工住宿區管理 13

(五)餐廚垃圾與(yu) 廢棄物處理 13

(六)禁止舉(ju) 辦聚集性活動   13

重點提示:  13

六、采購與(yu) 配送管理   14

(一)禁止烹飪野生動物及其製品   14

(二)嚴(yan) 格監管食材源頭  14

(三)采購中交接貨物管控   14

(四)食材配送車輛管控  14

(五)抽樣檢測 14

重點提示:  14

七、烹飪、售賣與(yu) 餐廳管理   15

(一)烹飪管理 15

(二)禁止生冷食品   15

(三)公用餐具保護   15

(四)售飯管理 15

(五)食品留樣 16

(六)員工工作服、物品及就餐要求 16

(七)餐廳洗手池、洗手液管理  16

(八)餐廳清潔消毒與(yu) 通風   16

(九)就餐封閉式管理 17

(十)安全就餐程序   17

(十一)應急就餐方式與(yu) 分時段就餐 17

(十二)開設線上訂餐服務   18

(十三)充分應用科技手段防控疫情 18

(十四)穩定飯菜價(jia) 格與(yu) 質量 18

重點提示:  18

八、清洗消毒   18

(一)嚴(yan) 格規範清洗消毒製度 18

(二)公用餐具洗消   18

(三)餐具用具高溫清洗消毒 19

(四)食材洗消和保管 19

(五)環境管理 19

(六)必須掌握的洗消知識   19

重點提示:  20

九、開學前準備工作指引  20

(一)開學計劃製定與(yu) 方案演練  20

(二)員工信息摸排、健康監測與(yu) 返校準備 20

(三)食材與(yu) 防控物品儲(chu) 備   21

(四)設施設備檢修試運行   22

(五)食堂環境全麵清潔消毒 22

(六)難題問題與(yu) 風險點排查 22

(七)提前預見風險點並有效管控   22

(八)組建食堂應急預備隊   22

重點提示:  22

十、開學後的防控工作指引   23

(一)開學期間 23

(二)開學後的關(guan) 鍵兩(liang) 周  24

(三)開學兩(liang) 周後的防控時期 24

重點提示:  24

十一、保障措施 24

(一)防疫經費保障   24

(二)防疫物品生活物資保障 24

(三)硬件設施保障   25

(四)工作團隊保障   25

(五)精細化管理保障 25

重點提示:  25

附錄1:正確使用口罩防護的方法 26

附錄2:正確的洗手方法   27

附錄3:常見消毒劑及配製使用   29

 

前言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流行以來,已涉及20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目前已有130多萬(wan) 人感染,7萬(wan) 多人死亡,除我國以外,疫情仍在各國快速蔓延,其傳(chuan) 播速度和危害程度遠遠超出人們(men) 的預期。當前,我國的疫情防控處於(yu) 內(nei) 防反彈、外防輸入的持續向好局麵,但疫情未消,防控任務依然艱巨。為(wei) 徹底戰勝疫情,同時做好開學前的準備工作以及開學期間和開學後的疫情防控與(yu) 餐飲服務,根據疫情形勢變化的需要和教育部的要求,參照教育部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的《高等學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指南》,中國教育後勤協會(hui) 再次組織專(zhuan) 家修訂編撰了《高等學校學生食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二版)》簡稱《指南》。《指南》分為(wei) 總則、新型冠狀病毒科普知識、構建食堂疫情防控工作體(ti) 係、人員管理、場所管理、采購與(yu) 配送管理、烹飪售賣與(yu) 餐廳管理、清洗消毒、開學前準備工作指引、開學後防控工作指引和保障措施等十一個(ge) 有機相聯的管理模塊,旨在精準指導和有效幫助高等學校夥(huo) 食管理部門有的放矢、舉(ju) 措科學、係統性、實效化地做好“戰疫情,保開學”工作,為(wei) 廣大師生的身體(ti) 健康和學校工作的正常進行做出無可替代的特殊貢獻。

《指南》對高等學校夥(huo) 食部門防控疫情具有十分重要的參考價(jia) 值。

《指南》編製人員:

主編:趙相華

編者:葛楓、林旭昌、張國安、陳建立、魏強、陳傑、孔宇、楊玉亭、丁潤生、徐健、沈建平、王雲(yun) 傑、吳文初、李平金、黃斌、王習(xi) 印、鮑永華、李升紅、毛洪建、劉效凱、龔水平、王豔東(dong) 、趙建、王金陵、藍海、廖海雄

秘書(shu) :劉鶴、範勇昊

 

一、總則

(一)編製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2007830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hui) 常務委員會(hui) 第二十九次會(hui) 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69號)

2.《中華人民共和國傳(chuan) 染病防治法》(2013629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hui) 常務委員會(hui) 第3次會(hui) 議修正,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5號)

3.《醫療廢物管理條例》(20101229日國務院第138次常務會(hui) 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88號)

4.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hui)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六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公眾(zhong) 防護指南》

5.《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範》,衛生部WS/T367-2012

6.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製《公共場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衛生防護指南》等文件

7.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hui)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

8.《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根據20181229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hui) 常務委員會(hui) 第七次會(hui) 議《關(guan) 於(yu) 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產(chan) 品質量法〉等五部法律的決(jue) 定》修正

9.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2018]12號《市場監管總局關(guan) 於(yu) 發布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範的公告》

10.市場監管總局印發《市場監管突發事件應急管理辦法》(國市監辦函〔201931號)

11.《消毒技術規範》,200341日起實施

12.《高等學校引入社會(hui) 餐飲企業(ye) 承辦學生食堂管理規範》T/JYHQ0002-2019201951日實施

13.教育部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編寫(xie) 的《高等學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指南》

(二)防控原則

科學防控、依法治理、結合實際、分類指導

預防為(wei) 主、聯防聯控、分工協作、精準管理

(三)適用範圍

《指南》適用於(yu) 高等學校學生食堂及校內(nei) 其他辦夥(huo) 實體(ti) 開展新冠肺炎防控工作。

《指南》亦適用於(yu) 高校後勤其他部門防控疫情,還將適用於(yu) 今後防控其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四)學生食堂特征與(yu) 疫情防控要求

“民以食為(wei) 天,食以安為(wei) 先”。高校食堂承擔著一日三餐、終年不斷的師生餐飲需求的剛性任務,凸顯出人員多、密度大、流動性、時間長等辦夥(huo) 特征,工作高難度、服務對象廣、風險點密集,是疫情防控最重要的公共場所,備受師生、學校、政府和社會(hui) 的高度關(guan) 注。

“戰疫情,保開學”必須應用戰略思維、係統思維、大局思維和底線思維,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樹立警覺意識,在學校領導下,從(cong) 認識疫情特征和變化入手,結合各校餐飲管理實際,依靠團隊的力量,科技的力量,管理的力量,方案的力量和指南的力量,以強烈的職業(ye) 使命,發揚連續作戰的精神,有效保護好師生的健康,確保開學工作正常進行,達到守土有方、守土盡責之目的。

(五)開學前後學生食堂疫情防控關(guan) 鍵點

疫情防控五大關(guan) 鍵點:

1.認真做好員工管理。通過教育和知識培訓,確保人人做到:講衛生、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不外出、不聚集,保護自己不被感染,為(wei) 防控疫情和正常辦夥(huo) 夯實隊伍基礎。

2.著力管好就餐環節。切實做到規範化備餐售飯,食品防護全麵受控,餐廳通風大門值守,營造餐廳防控疫情氛圍,師生按流程秩序取餐就餐,必要時啟動應急供餐模式。

3.儲(chu) 備足量食材和防控物資。確保相關(guan) 平行供應鏈持續運行符合要求,按計劃儲(chu) 備並留有餘(yu) 地,做到“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4.完善製度預案和關(guan) 鍵流程。製度建設要針對目標和問題,做到健全、明確、銜接、實用,要準確梳理出食堂防控疫情的若幹關(guan) 鍵流程,製定應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預案,實施科學有效防控。

5.建立聯防聯控機製。疫情期間,滿足廣大師生的剛性需求需要得到聯防聯控平台的大力支撐,方能確保完成疫情防控和餐飲服務艱巨而繁重的特殊任務。

二、新型冠狀病毒科普知識

(一)什麽(me) 是新型冠狀病毒?

從(cong) 疫情區不明原因肺炎患者下呼吸道分離出的冠狀病毒為(wei) 一種新型冠狀病毒,WHO命名2019-nCoV

 

1  新型冠狀病毒的超微結構圖

病毒表麵有四種蛋白,其中刺突蛋白(S蛋白)使其形如冠狀,因而得名,新型冠狀病毒在空氣、衣物、水體(ti) 環境中的存活期,新型冠狀病毒在人體(ti) 外的存活與(yu) 多種因素有關(guan) 。新型冠狀病毒可以在飛沫中存活,但不能單獨在空氣中長期存在。新型冠狀病毒在幹燥陰冷環境可存活約48小時,環境溫度越高病毒存活時間越短,常溫空氣中約2小時毒力即顯著減低。

  

2  新型冠狀病毒在不同環境中的大致存活時間

目前科學家對新型冠狀病毒的了解還相對有限,對其理化特性的認識多來自對它的“親(qin) 戚”SARS-CoVMERS-CoV的研究。SARS-CoV在模擬汙染的土壤、濾紙片、棉布片上可存活4-6小時,而在模擬汙染的光滑玻璃片、不鏽鋼片和塑料片上至少可以存活2天,在汙染的自來水中2天後仍能保持較強的感染性。

(二)哪些人容易感染新型冠狀病毒?

人群普遍易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在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均可發生,與(yu) 接觸病毒的量有一定關(guan) 係。對於(yu) 免疫功能較差的人群,例如老年人、孕產(chan) 婦或存在肝腎功能異常,有慢性病人群,感染後病情更重。

(三)新型冠狀病毒的傳(chuan) 播途徑有哪些?

主要傳(chuan) 播方式是經飛沫傳(chuan) 播、接觸傳(chuan) 播(包括手汙染導致的自我接種)以及不同大小的呼吸道氣溶膠近距離傳(chuan) 播。目前近距離飛沫傳(chuan) 播應該是主要途徑。

(四)新型冠狀病毒會(hui) 人傳(chuan) 人嗎?

會(hui) 。從(cong) 一些聚集性病例的發病關(guan) 聯次序判斷,人傳(chuan) 人的特征十分明顯,且存在一定範圍的社區傳(chuan) 播。

(五)什麽(me) 是飛沫傳(chuan) 播?

飛沫:一般認為(wei) 直徑>5um的含水顆粒,飛沫可以通過一定的距離(一般為(wei) 1米)進入易感的粘膜表麵。

飛沫的產(chan) 生:

1.咳嗽、打噴嚏或說話。

2.實施呼吸道侵入性操作,:吸痰或氣管插管、翻身、拍背等刺激咳嗽的過程中和心肺複蘇等。

(六)什麽(me) 是接觸傳(chuan) 播?

直接接觸:病原體(ti) 通過粘膜或皮膚的直接接觸傳(chuan) 播

1.血液或帶血體(ti) 液經粘膜或破損的皮膚進入人體(ti) 。

2.直接接觸含某種病原體(ti) 的分泌物引起傳(chuan) 播。

(七)什麽(me) 是密切接觸者?

14天內(nei) 曾與(yu) 病毒的確診或高度疑似病例有過共同生活或工作的人。包括辦公室的同事,同一教室、學生公寓的同事、同學,同機的乘客等。以及其它形式的直接接觸者包括病毒感染病人的陪護、乘出租車、乘電梯等。

(八)對密切接觸者注意事項

所有與(yu) 疑似感染病人可能有接觸的人(包括醫護人員)都應該有14天的健康觀察期。觀察期從(cong) 和病人接觸的最後一天算起。一旦出現任何症狀,特別是發熱、呼吸道症狀如咳嗽、呼吸短促或腹瀉,馬上就醫。

(九)密切接觸者監控建議

1.如果接觸者出現症狀,要提前通知醫院並及時前往。

2.前往醫院的路上,病人(或含陪同人員)應該佩戴醫用口罩。

3.避免搭乘公共交通,應該呼叫救護車或者使用私人車輛運送病人,如果可以,路上打開車窗。

4.生病的密切接觸者應時刻保持呼吸道衛生和進行雙手清潔。在路上和醫院站著或坐著時,盡可能遠離其他人(至少1米)。

5.任何被呼吸道分泌物或體(ti) 液汙染的物體(ti) 表麵都應該用含有稀釋漂白劑的消毒劑清潔、消毒。

(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有什麽(me) 臨(lin) 床表現?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起病以發熱為(wei) 主要表現,可合並輕度幹咳、乏力、呼吸不暢、腹瀉等症狀,流涕、咳痰等症狀少見。部分患者起病症狀輕微,可無發熱,僅(jin) 表現為(wei) 頭痛、心慌、胸悶、結膜炎、輕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部分患者在一周後出現呼吸困難,嚴(yan) 重者病情進展迅速。多數患者預後良好,少數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十一)在臨(lin) 床上怎樣識別觀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

1.流行病學史:

1)發病前14天內(nei) 有疫情區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續傳(chuan) 播地區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2)發病前14天內(nei) 曾接觸過來自疫情區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續傳(chuan) 播地區的發熱或有呼吸道症狀的患者。

3)有聚集性發病或與(yu)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有流行病學關(guan) 聯。

2.臨(lin) 床表現:(1)發熱。(2)具有病毒性肺炎影像學特征。(3)發病早期白細胞總數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細胞計數減少。

有上述流行病學史中的任意一條,以及符合臨(lin) 床表現中任意兩(liang) 條,為(wei) 疑似病例。潛伏期為(wei) 1-14天,潛伏期和恢複期也可有傳(chuan) 染性。

 

3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經過示意圖

(十二)新型冠狀病毒無症狀感染者

新型冠狀病毒無症狀感染者(asymptomaticinfection)指無臨(lin) 床症狀(如發熱、咳嗽、乏力等),呼吸道等標本新型冠狀病毒病原學檢測陽性者,主要通過聚集性疫情調查和傳(chuan) 染源追蹤調查等途徑發現。無症狀感染者不是確診病例,隱蔽性強,是傳(chuan) 染源之一,具有一定的傳(chuan) 播風險,無症狀感染者及密切接觸者也應進行14天的集中隔離醫學觀察。

重點提示:

1.未進行檢測的無症狀感染者存在傳(chuan) 播病毒的風險;

2.疫情高風險時期,建議對炊管人員進行核酸檢測。

 

三、構建食堂疫情防控工作體(ti) 係

(一)成立學生食堂疫情聯合防控工作領導小組

1.成立學生食堂疫情聯合防控工作領導小組

由學校主管校領導擔任學生食堂疫情聯合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第一責任人),成員由後勤部門、夥(huo) 食部門、保衛部門、校醫院、學生管理部門和相關(guan) 學院的負責人組成。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夥(huo) 食部門,負責疫情防控期間開學前後的信息發布、夥(huo) 食運行和聯絡協調工作。

領導小組下設專(zhuan) 項工作組:

如食材采購配送組,防控物資供應組、食堂生產(chan) 保障組、公用餐具洗消保潔組、環境清潔消毒組、餐廳封閉式管理工作組、誌願者送餐服務組、設備設施維修組,專(zhuan) 項工作組由相關(guan) 部門負責,明確各工作組任務,分工清晰,職責分明,各工作組組長為(wei) 該組疫情防控工作責任人。

2.落實疫情聯防聯控責任

針對夥(huo) 食的特殊重要性構建滿足需求的聯防聯控機製,簽訂疫情防控責任書(shu) ,落實疫情防控責任追究製度,確保疫情防控工作落到實處,確保規範防疫、正常辦夥(huo) 與(yu) 師生就餐安全。

(二)方案、製度、流程、應急預案與(yu) 工作指南

1.學生食堂保障開學疫情防控實施方案

方案要統籌兼顧開學中夥(huo) 食管理與(yu) 疫情防控的各相關(guan) 要素,在廣泛動員、全員參與(yu) 、全覆蓋管理防控基礎上,做到重點突出、方法正確、措施得當、高效執行,使防控工作係統化、銜接化、無縫化,任何人員、物料和區域不得成為(wei) 疫情防控的空白和盲點。

2.學生食堂疫情防控製度,具體(ti) 應包括但不限於(yu) :

1)疫情防控信息日報告製度

2)學生食堂大門封閉管理製度

3)員工體(ti) 溫監測健康報告製度

4)疫情期間師生安全就餐管理製度

5)外包單位疫情防控責任製度

6)員工集體(ti) 宿舍管理與(yu) 疫情日報告製度

7)上崗檢測與(yu) 崗中健康管理製度

8)防控疫情衛生知識培訓製度

9)疫情防控期間安全值班製度

10)對供應商供貨的疫情防控管理製度

3.梳理學生食堂疫情防控流程,具體(ti) 應包括但不限於(yu) :

1)員工返校返崗防控管理流程

2)疫情發現、登記、報告和處置流程

3)食材采購運輸與(yu) 加工生產(chan) 流程

4)備餐、售飯與(yu) 餐廳管理流程

5)餐用具清洗消毒保潔流程

6)師生就餐與(yu) 疫情防控流程

4.學生食堂疫情防控應急預案,具體(ti) 應包括但不限於(yu) :

1)食堂就餐人員體(ti) 溫篩查應急處置預案

2)特殊場景下備餐、供餐管理應急預案

3)炊事員嚴(yan) 重缺崗時食堂生產(chan) 應急預案

4)突發群體(ti) 新冠病毒感染夥(huo) 食應急預案

5)生活物資與(yu) 防控物品短缺應急預案

5.建議各校夥(huo) 食部門製定本單位的疫情防控工作指南

量身定製形成更具針對性和實用性的簡潔版(口袋書(shu) )工作指南。

重點提示:

1.製度、流程、應急預案的不規範和不完善將製約防控效果;

2.厘清各部門防控責任和銜接邊界,將責任落實、落細、落小;

3.防控新冠疫情要做好常態化打持久戰的準備。

 

四、人員管理

(一)個(ge) 人健康管理

1. 進行疫情防控知識培訓

密切關(guan) 注政府主管部門和主流媒體(ti) 發布的信息,及時掌握並了解疫情動態和最新防控要求,加強對學生食堂工作人員有關(guan) 疫情防控知識的宣傳(chuan) 培訓,進行疫情防控應知應會(hui) 基本知識的考核。

2.加強疫情防控宣傳(chuan) 引導

充分利用黑板報、張貼海報、電子顯示屏、網絡媒體(ti) 等方式,宣傳(chuan) 疫情防護知識和社會(hui) 正能量,營造直觀醒目的學生食堂疫情防控氛圍。

3. 加強員工自我防護教育

教育並要求炊管人員嚴(yan) 格做到:講衛生、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不外出、不聚集,未經清洗的手不得觸摸眼睛、鼻、口,戴口罩前和摘口罩後應洗手,與(yu) 他人保持相隔一米以上的距離,保護自己。

員工在上下班途中應做好個(ge) 人防護,戴好口罩,與(yu) 他人保持安全距離,盡量避免乘坐地鐵和公交車,到達目的地後及時洗手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4.嚴(yan) 格四勤四淨要求

員工個(ge) 人衛生嚴(yan) 格執行“四勤”(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理發、勤換工作服)、“四淨”(工作服淨、帽淨、口罩淨、圍裙淨)製度,炊管人員使用專(zhuan) 用衛生間和盥洗間,如廁前後要洗手、更衣。

5.個(ge) 人分泌物處置

打噴嚏和咳嗽時應使用紙巾遮擋包裹,不隨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紙巾包好(包括廢棄的口罩)使用密封袋密封棄置於(yu) 有蓋垃圾桶內(nei) ,定期對垃圾和垃圾桶進行消毒。

6.員工健康日監測日報告

加強員工健康監測和管理,實行每日體(ti) 溫測量和身體(ti) 健康日報告、零報告製度。

7.以人為(wei) 本關(guan) 懷員工

夥(huo) 食管理部門要注重炊管人員身心防護,對炊管人員既要教育又要關(guan) 心,做好疫情期間的心理健康知識普及教育,加強對員工的心理疏導,改善工作環境,建設向上文化,使員工增強自身體(ti) 質,提高免疫力,做到均衡飲食,作息規律、心情開朗,避免過度疲勞,讓員工充分認識到保護自己就是對師生的健康安全負責。

(二)把好上崗關(guan)

1.員工體(ti) 溫篩查

對在校和在崗的炊管人員嚴(yan) 格落實晨檢製度和健康申報製度,做好檢測記錄,每日上班前檢測體(ti) 溫,發現身體(ti) 出現異常(體(ti) 溫達到或超過37.3攝氏度,出現咳嗽或明顯乏力等症狀)者應立即脫離工作崗位,進行隔離治療和醫學觀察,對疫情感染者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就醫,對與(yu) 其密切接觸人員測試體(ti) 溫並進行醫學觀察。

2.嚴(yan) 把炊事員上崗關(guan)

炊事員進入食堂前先檢測體(ti) 溫,合格者方可進入食堂(外地返校員工需經隔離觀察後持綠色健康碼上崗),經規範更衣、洗手和佩戴口罩,方可上崗工作。

3.炊事員在崗管理

在食堂工作期間應全程佩戴口罩,口罩一次性使用,原則上每半日進行更換,疫情期間不得佩戴PE材質敞開式透明口罩;加強員工工作期間的疫情防控管理,相互間保持安全距離,嚴(yan) 禁串崗、紮堆。

4.做好送餐防護

往學生公寓樓送餐的炊管人員應做好自身防護,需佩戴口罩、消毒手套並使用一次性餐盒送餐,送餐至學生宿舍樓前指定位置即可,原則上不進入樓內(nei) 、室內(nei) ,不準使用公用餐具送餐;送餐後須對工作服、送餐工用具和車輛徹底消毒、清潔。

注:食堂工作人員不得承擔往醫學觀察隔離區的送餐任務,應由專(zhuan) 門人員負責。

5.個(ge) 人健康碼管理

外地員工要以真實數據為(wei) 基礎,自行通過網上申報方式辦理個(ge) 人健康碼(經後台審核後,即可生成屬於(yu) 個(ge) 人的二維碼,該二維碼作為(wei) 個(ge) 人出入通行的電子憑證,分綠碼、黃碼和紅碼三種類型,綠碼為(wei) 核酸檢測陰性人員。),有助於(yu) 員工返校返崗和健康管理;持有綠色健康碼的外地員工返校後亦應按要求進行居家觀察或統一隔離觀察。

重點提示:

1.勤洗手、戴口罩、勤通風、不聚集最為(wei) 有效;

2.存在自我防護自我管理不到位的感染風險;

3.員工素質參差不齊導致的感染風險。

 

五、場所管理

(一)學生食堂封閉管理

1.疫情期間食堂餐廳實行封閉管理,高風險時期全程封閉管理,低風險時期在供餐就餐期間實行封閉管理,師生憑個(ge) 人有效證件經測定體(ti) 溫合格方可進入餐廳。

2.食堂後廚實行全封閉管理

1)食堂後廚嚴(yan) 格實行全封閉管理(完善門禁係統),非本食堂人員一律不得進入後廚;夥(huo) 食管理部門相關(guan) 人員因工作需要進入後廚時,要經檢測體(ti) 溫合格、戴口罩、穿工作衣帽,做好記錄。

2)後廚要定時開窗通風或使用中央空調新風係統全新風運行,保持空氣流通,中央空調係統應定期進行消毒處理。

3)禁止供貨商進入食堂後廚。

4)加強學生食堂安全值班,使食堂安全處於(yu) 受控狀態。

(二)辦公區管理

1.辦公區封閉管理

辦公區實行封閉或半封閉管理,工作人員經體(ti) 溫檢測合格後方能進入辦公區,多人辦公時佩戴口罩,辦公區應定期消毒,保持清潔、通風。使用過的物品、手套、紙巾、口罩以及其他廢棄物按規定分類放置在專(zhuan) 用垃圾袋進行消毒處理。

2.會(hui) 議管理

1)少開會(hui) 、開短會(hui) ,實行分散式開會(hui) 或采用視頻、電話、微信和網上辦公等方式達到溝通管理的會(hui) 議目的。

2)參加會(hui) 議的人員需經體(ti) 溫檢測合格方可進入會(hui) 場,控製會(hui) 議規模不超過20人(不召開人群聚集的會(hui) 議),會(hui) 中開窗通風,全員全程佩戴口罩,人與(yu) 人之間座位間隔不小於(yu) 1米,會(hui) 前會(hui) 後洗手並對會(hui) 議室進行消毒,對桌椅、門把手、話筒、地麵重點進行消毒清潔。       

3.文件管理

提倡無紙化辦公,傳(chuan) 閱紙質文件前後需洗手,傳(chuan) 閱文件時戴口罩並與(yu) 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距離。

4.接待管理

接待來訪者應在指定區域,避免握手,雙方戴口罩並保持1米以上距離,盡量縮短會(hui) 見時間,對來訪者及接待人員、時間、地點要進行登記記錄。

5.衛生間、電梯間管理

洗手間要做好消毒並保持室內(nei) 空氣流通,根據條件,設置充足洗手水龍頭、配備必要的洗手液、肥皂、紙巾、手消毒劑等物品或手部烘幹機等設備。乘坐封閉電梯應戴口罩,多人乘電梯應保持安全距離,避免交談,出電梯及時洗手。

(三)隔離區管理

1.疫情觀察隔離區應由學校統一規劃並管理,如學校未涉及(外包單位人員或資源限製),夥(huo) 食部門應酌情妥善處理。

2.夥(huo) 食部門自行管理的疫情防控隔離區應獨立設置,標識清晰,實行封閉管理,具有健全的水電設施和衛生間及盥洗間,有專(zhuan) 人負責,確保按規定清潔、消毒、通風,每日按規定對隔離區人員測量體(ti) 溫,觀測健康狀況並記錄報告,進行隔離人員不得外出,隔離人員之間保持安全距離,隔離區實行送餐製。

(四)員工住宿區管理

1.有條件的高校應安排炊管人員全部集中入住專(zhuan) 屬集體(ti) 宿舍,實行統一封閉管理,禁止外人進入,嚴(yan) 格員工住宿、體(ti) 溫檢測和出入登記製度,定期對宿舍區進行消毒,保持幹淨衛生、通風。

2.員工宿舍原則上每間不超過6人,人均宿舍麵積不少於(yu) 4平方米;地下室每間宿舍居住人數不得超過2人,不得設置上下床,人均宿舍麵積不得少於(yu) 5平方米;無窗戶的房間不允許安排員工住宿;疫情防控期間謝絕訪客;員工在宿舍區不聚集、不串門,實行宿舍疫情日報告和零報告製度。

(五)餐廚垃圾與(yu) 廢棄物處理

1.嚴(yan) 格落實垃圾收運消殺,日產(chan) 日清,做到垃圾車每次使用時進行消殺,餐廚垃圾定點存放,每日由市政環衛專(zhuan) 業(ye) 公司清運並處理,每日對存放場所和垃圾桶進行清潔消毒,消除病毒感染源。

2.設置廢棄口罩專(zhuan) 用垃圾桶並有明顯標識。

(六)禁止舉(ju) 辦聚集性活動

疫情期間,防控疫情壓倒一切,防控成為(wei) 中心任務,為(wei) 確保安全,禁止舉(ju) 辦任何聚集性活動,以防止發生群體(ti) 性病毒感染。

重點提示:

1.餐廳入口的嚴(yan) 格把關(guan) 難度最大;

2.就餐人員密度大易導致感染風險;

3.後廚全封閉管理容易出現漏洞;

4.不能集中住宿統一管理帶來風險隱患。

 

六、采購與(yu) 配送管理

(一)禁止烹飪野生動物及其製品

嚴(yan) 禁采購、驗收、加工、烹飪、銷售野生動物及其肉蛋類製品。

(二)嚴(yan) 格監管食材源頭

1.加強對采購辦夥(huo) 食材渠道來源和索證的監管,重點監管引入的社會(hui) 餐飲各風味檔口特殊或零星食材的采購;確保食材來源清晰,供應商的營業(ye) 執照、食品經營許可證、產(chan) 品合格證、動物產(chan) 品檢疫證等證件齊全。

2.送貨車輛進入食堂區域進行登記、消毒,並在指定區域停放。

(三)采購中交接貨物管控

要求供應商送貨人每天檢測體(ti) 溫並向本單位報備,供貨商、采購員和接貨員在采購、運輸、驗收工作中均需佩戴口罩,彼此之間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距離;采購肉禽類生鮮食材應戴上一次性橡膠手套,避免手對該類食材的直接接觸,查驗食材和其他物品前後要洗手。

(四)食材配送車輛管控

保持食材采購車輛和配送車輛幹淨衛生,專(zhuan) 車專(zhuan) 用,標識清晰,淨菜、半成品等特殊食材需專(zhuan) 用冷藏車配送,每次運輸食品前後應進行清洗消毒。

(五)抽樣檢測

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對食堂水源和易攜帶致病菌或易腐敗變質的食材采取抽樣送專(zhuan) 業(ye) 機構檢測的措施。

重點提示:

1.供應鏈管理容易存在漏洞和風險;

2.食材配送車輛容易成為(wei) 衛生死角。

 

七、烹飪、售賣與(yu) 餐廳管理

(一)烹飪管理

1.烹飪食品時,做到燒熟煮透,確保食品中心溫度應達到70攝氏度以上,做好記錄。

2.生產(chan) 中嚴(yan) 格做到生、熟食物和用具相分離,防止食物的交叉汙染,確保菜品衛生。

3.保持操作間清潔幹燥、通風;食堂、餐廳應每天早、中、晚開啟紫外線燈進行環境消毒,每次30分鍾;每天開餐前、開餐後對後場(包括切配間、烹飪間、售賣間、清洗間、二次更衣間等)區域地麵使用含氯消毒劑消毒,開門窗通風30-60分鍾。

(二)禁止生冷食品

疫情期間禁止生冷、冷葷、涼菜、涼麵、裱花糕點、生食海產(chan) 品的製作與(yu) 售賣。

(三)公用餐具保護

1.公用餐具(使用前應嚴(yan) 格清洗消毒保潔)應有防止飛沫(說話的唾液、咳嗽、打噴嚏所致)、灰塵、蚊蠅等汙染的措施;盛放已消毒的公用筷子、湯勺的容器不得擺放於(yu) 餐廳,應在買(mai) 飯時由炊事員逐一發放。

2.建議準備足量的一次性餐具和食品級塑料袋,不得重複使用一次性餐具,使用的一次性餐具須符合食品安全相關(guan) 要求。

(四)售飯管理

1.售飯處應有防止飛沫(說話的唾液、咳嗽、打噴嚏所致)灰塵、蚊蠅等汙染的設施,出售的食品不得無保護暴露;疫情期間暫停自助餐、小火鍋、免費湯粥等服務項目。

2.公用調料應在嚴(yan) 格防護下規範取用。

3.炊管人員售賣食品一律使用經消毒的專(zhuan) 用工具並佩戴口罩和手套(疫情高風險時期還需佩戴護目鏡),售飯中少用語言交流,與(yu) 服務對象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離,劃設安全距離引導線,防止人員聚集性風險。

4.炊事員不得直接用手接觸師生自帶的餐具,防止交叉感染。

(五)食品留樣

每餐次堅持由專(zhuan) 人負責對製售的食品進行留樣,留樣食品須在專(zhuan) 用冷藏設備中冷藏保存48小時以上,每個(ge) 品種的留樣量不少於(yu) 125克,進餐後48小時內(nei) 如無異常即可處理留樣的食品;如有異常,應立即封存,送食品衛生部門檢驗。食品留樣後,在其外部貼上標簽,標注留樣食品名稱、留樣時間(月、日、時)、餐次、數量以及製作人、留樣人姓名,保存食品留樣相關(guan) 記錄。

(六)員工工作服、物品及就餐要求

1.售飯人員工作服要有自己的清晰標識,上崗期間應每天更換,集中洗滌並進行消毒。

2.不得將私人物品帶入後廚,手機帶進後廚前應經消毒處理。

3.炊事員一律使用個(ge) 人專(zhuan) 屬的餐具、水杯,統一時間在指定地點就餐,不得使用公用餐具;有條件的可設置炊事員就餐專(zhuan) 間。

(七)餐廳洗手池、洗手液管理

在餐廳洗手池處標識正確洗手的方法和圖示,設置充足的非手動式洗手龍頭,配備必要的洗手液、肥皂、紙巾、手消毒劑等物品或手部烘幹機等設備,引導師生餐前洗手消毒並成為(wei) 習(xi) 慣。

(八)餐廳清潔消毒與(yu) 通風

1.開餐前對餐廳進行清潔、消毒、通風,開餐中及時清理餐桌和地麵廢棄物並清潔餐桌,餐後做好餐廳衛生,進行環境消毒,做好衛生用具的清洗消毒和定位保管,做好消毒登記並公示。

2.通過定時開門開窗或運行新風係統保持食堂就餐場所通風良好,每日通風五次,開餐時通風不低於(yu) 一小時,平時通風不低於(yu) 半小時,注意平衡好餐廳通風量與(yu) 溫度調節的關(guan) 係。

3.每天應不少於(yu) 三次對餐廳門把手、電梯按鍵、售餐卡機按鍵進行清潔消毒,有效殺滅病毒。

(九)就餐封閉式管理

1.疫情期間餐廳實行全程封閉管理,餐廳門口設置佩戴標識的安全員值勤,就餐人員持本人有效證件(禁止校外人員就餐)、佩戴口罩,並經體(ti) 溫檢測合格後(體(ti) 溫低於(yu) 37.3攝氏度)方可進入餐廳(體(ti) 溫異常人員不得進入餐廳,應立即登記並報告,進行相應處置)。

2.應規劃好單向流動的就餐路線,明示就餐區域平麵功能示意圖,設置就餐流程導向標識(地麵引導標識),合理管控人流密度,防止因人員交叉和密度過大造成感染。

注:1.如有條件可在各食堂入口處安裝紅外線自動測溫設備和配套測溫通道式帳篷,提升測溫速度和水平,避免體(ti) 溫異常人員進入餐廳。

2.建議各食堂餐廳大門出入口由學校統一組織對全部就餐人員進行體(ti) 溫檢測。

(十)安全就餐程序

就餐人員打餐、取餐時須佩戴口罩,排隊應保持周圍一米以上矩陣式安全距離,坐下吃飯的最後一刻再摘口罩,“一人一桌”同向就餐,排隊和就餐時不交流、少說話、快捷就餐、快速離開;每張餐桌放置安全就餐提示牌,餐廳內(nei) 進行安全就餐知識宣傳(chuan) 。

(十一)應急就餐方式與(yu) 分時段就餐

1.積極與(yu) 學校相關(guan) 部門進行協調溝通,可采取不同學院分時段錯時就餐、定點就餐、錯峰就餐和延長供餐時間等措施,待疫情穩定後再恢複正常供餐。

2.如食堂由於(yu) 人員緊缺和就餐空間嚴(yan) 重不足,可采取減少風味製作,大比例增加基本大夥(huo) 飯菜供應方式予以緩解。

3.為(wei) 有效降低就餐場所中的人流量,可增加套餐盒飯供應,打包帶走單獨用餐,或招聘符合衛生要求的學生誌願者采取打包送餐方式;提倡以單位、班級為(wei) 購餐單元統一購餐(套餐盒飯方式),防止並最大限度減少交叉汙染。

4.在滿足空間、溫度和衛生條件的前提下,可設立多處臨(lin) 時供餐點,以緩解就餐擁擠和防止交叉汙染。

5.疫情期間可實行“一窗製”供餐模式,即將食堂的供餐窗口分為(wei) 若幹個(ge) 獨立的供餐單元,精簡供應品種,每個(ge) 窗口所供品種一致,師生在一個(ge) 窗口排隊就可完成打餐。

6.疫情高風險期間,學生餐廳應取消堂食,食堂實施分區保障,師生就近選餐。

(十二)開設線上訂餐服務

開設師生線上訂餐線下取餐服務係統,規範服務流程,以班級或宿舍為(wei) 單位訂餐取餐,有效降低食堂就餐人員密度;鼓勵使用電子配餐櫃,線上下單、無接觸取餐。

(十三)充分應用科技手段防控疫情

發揮電子監控智能管理係統對炊管人員規範操作和師生就餐秩序監管作用,及時督導整改和有效調控。

(十四)穩定飯菜價(jia) 格與(yu) 質量

加強學生食堂成本管理工作,食堂不得自行調整飯菜價(jia) 格,應當確保學生食堂飯菜價(jia) 格、質量和數量的穩定。

重點提示:

1.銷售中大量存在食品暴露被汙染的風險;

2.工作服難以做到每日更換洗滌並規範消毒;

3.餐廳入口嚴(yan) 格把關(guan) 和流量控製難度很大;

4.容易發生洗手液供應斷檔;

5.就餐人員密度大易導致感染風險。

 

八、清洗消毒

(一)嚴(yan) 格規範清洗消毒製度

製定食堂清洗消毒製度,明確應消毒的物品和相應消毒項目、方法、消毒設施、消毒劑、消毒時長、消毒溫度和頻次等具體(ti) 內(nei) 容,製定相應的消毒表格,對每次消毒進行記錄。

(二)公用餐具洗消

公用餐具進行規範化全覆蓋每餐次清洗消毒,按標準要求進行保潔,並經每餐次抽樣檢驗(抽檢覆蓋每個(ge) 品類,增加抽樣數),確保檢測合格。

(三)餐具用具高溫清洗消毒

1.每餐次對後廚餐具用具進行清洗消毒,堅持高溫消毒方式對病毒滅活,餐具清洗消毒具體(ti) 方法參照《指南》相關(guan) 規定。

2.消毒後的餐用具要自然濾幹或烘幹,不應使用抹布、餐巾擦幹,避免受到再次汙染。

3.消毒後的餐用具應及時放入密閉的餐用具保潔設施內(nei) 。

(四)食材洗消和保管

對食品原料和加工後的半成品進行嚴(yan) 格的洗消和衛生保管,對蔬菜、瓜果等食材進行消毒應使用濃度為(wei) 有效氯250mg/L(又稱250ppm)的消毒液。

(五)環境管理

對食堂內(nei) 外環境和餐桌椅每天進行不少於(yu) 兩(liang) 次的全麵清潔消毒,做到全覆蓋,突出重點,不留死角。

注:環境消毒具體(ti) 方法參照《指南》相關(guan) 規定。

(六)必須掌握的洗消知識

1.酒精:酒精能使細菌的蛋白質變性凝固。可使用75%酒精對手部、刀具、砧板、工具、操作台、設備和手機消毒。

2.沸水、蒸汽:從(cong) 沸騰開始保持100攝氏度,10分鍾以上即可達到消毒目的,適用於(yu) 消毒餐具。

3.空氣清潔:保持室內(nei) 空氣清潔,常通風換氣可帶走病毒,降低其在室內(nei) 的含量,降低感染幾率。

4.消毒液:使用濃度應含有效氯250mg/L(又稱250ppm)以上,餐用具全部浸泡液體(ti) 中5分鍾以上,消毒後的餐用具應使用淨水衝(chong) 去表麵殘留的消毒劑。

使用消毒液對環境和餐桌椅等消毒時,有效氯含量應為(wei) 500mg/L(又稱500ppm)以上。

5.紅外線:紅外線消毒一般控製溫度120攝氏度以上,保持10分鍾以上。

6.熱力洗碗機:一般控製水溫85攝氏度,衝(chong) 洗消毒40秒以上。

7.紫外線燈:使用30分鍾即達到消毒殺菌效果,適用於(yu) 對空氣、水和工作服消毒殺菌,主要用於(yu) 備餐間、食品加工間和更衣間,使用時應避開直接照射人體(ti) 。

8.熱風高溫消毒庫:采用高溫熱風循環消毒方式對餐用具(特別適用於(yu) 中大型和大批量餐用具的集中高效消毒)消毒,控製溫度120攝氏度以上,消毒時間1小時,達到消毒效果。

重點提示:

1.餐用具的標準化洗消必須做到全覆蓋防遺漏;

2.餐用具洗消後保潔不到位容易產(chan) 生二次汙染;

3.受隔離區條件的限製,防止交叉感染較困難。

 

九、開學前準備工作指引

(一)開學計劃製定與(yu) 方案演練

根據教育部和學校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門的要求,準確研判疫情態勢,結合學校實際製定本校開學防控疫情方案,在開學方案中堅持防控關(guan) 口前移,建立相關(guan) 方聯動機製,做到“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應當使聯防聯控原則和機製得到真實體(ti) 現並落地執行,對方案進行實戰化演練,充分估計其在開學實踐中的實效性,製定應急預案,防止形式化和秀場化。

(二)員工信息摸排、健康監測與(yu) 返校準備

要通過對校內(nei) 外員工特別是外地員工相關(guan) 疫情全麵信息的摸排,適時掌握並了解員工行蹤和健康狀況,統計相關(guan) 信息數據和原始記錄,實施動態管理,主動掌握防控工作進程,具體(ti) 工作如下:

1.對校內(nei) 外員工進行疫情相關(guan) 信息摸排,充分掌握每位員工近兩(liang) 周的行蹤和健康狀況(包括對員工家庭一起生活的成員的行蹤和健康狀況進行摸排),以微信群、QQ工作群等形式對員工進行溝通與(yu) 追蹤指導,一人一檔記錄監測員工健康申報情況,及時向員工發布疫情防控信息,遠程培訓疫情防控相關(guan) 知識和上崗防控相關(guan) 要求,使員工未返崗就掌握了疫情防控知識和返校途中(外地員工)的自我保護技能。

2.設計好員工返校、返崗的流程和應對措施,製定開學中員工突發情況的應急處理預案,嚴(yan) 格落實主體(ti) 責任,確保在指定時間校外員工平安順利返校返崗。

3.積極做好校外員工返校、返崗前的接洽人員落實和防控物品的采購發放等前期準備工作,分單位擬定名單責任到人,為(wei) 校外員工返校、返崗打好工作基礎。

4.通知每位外地員工辦理健康碼,在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暫不返校,返回時間等候單位正式通知,服從(cong) 指令,不得擅自返校、返崗。

經允許返校後,應經體(ti) 溫檢測和規範隔離,進行醫學觀察,待確認安全後方可上崗(外地返校員工需持有本人綠色健康碼)。

5.員工返校原則上安排在學校通知學生返校時間的前14天,以利於(yu) 員工返校的身體(ti) 檢查、醫學觀察,從(cong) 而確保學生返校時食堂能正常開餐。

注:1.員工返校的對接、檢測與(yu) 需要觀察的時間。實行校外員工返校、返崗的申請報批和對接審核製度。經允許返校後,應在到校的第一時間(此時不得進食堂、不得回宿舍、不得進辦公室)告知聯係人,進行返校情況和健康申報,經體(ti) 溫檢測並規範隔離,待確認安全後持本人綠色健康碼方可上崗。

2.來自低風險疫情地區並持有綠色健康碼的員工,如體(ti) 溫檢測正常,身體(ti) 無乏力、咳嗽、咽痛等異常,隔離觀察8天即可;對來自中、高風險疫情地區持有綠色健康碼的員工,仍需進行14天的醫學觀察;應當“一人一檔”做好員工返校、隔離、測溫等相關(guan) 信息和數據記錄,還要同步做好員工的心理疏導和宣傳(chuan) 解釋工作,在隔斷病毒的同時,要充分體(ti) 現對員工的關(guan) 愛。

(三)食材與(yu) 防控物品儲(chu) 備

1.儲(chu) 備足量的疫情防控物品,加強疫情防控物品的管理,建立防控物資管理製度,嚴(yan) 格防控物資發放規定,記錄準確,建檔留存;加強對防控物品種類與(yu) 數量的科學研判,既要確保疫情防控、開學服務和持續時期,又要防止積壓和浪費。

2.確保足夠數量食材的儲(chu) 備,對各類食材的庫存(特別是寒假中停夥(huo) 的食堂)進行全麵檢查,防止食材過期變質和浪費。

(四)設施設備檢修試運行

對設施設備進行全麵檢修和運行調試,確保處於(yu) 正常工作狀態;對水電氣暖設施管線進行全麵檢查,確保通暢;對房屋門窗和餐桌椅全麵檢修,使其處於(yu) 良好狀態;對電子監控、明廚亮灶、微機售飯、閉路電視等弱電支撐係統全麵調試,保障正常使用,所有檢修需要建檔記錄。

(五)食堂環境全麵清潔消毒

按要求對食堂、員工宿舍、辦公區的內(nei) 外環境進行規範化清潔、清洗和消毒,徹底清理衛生死角,按清洗和消毒的食材、物品采用相適應的物理或化學方法,掌握消毒液濃度、消毒溫度、洗消流程和消毒時間,消毒應覆蓋全部房舍和物品,重點區域、重點物品要重點消毒,建立清洗消毒檔案,規範記錄。

(六)難題問題與(yu) 風險點排查

要針對開學前後在疫情防控和管理服務兩(liang) 個(ge) 方向上所涉及到的工作麵、工作點、工作環節、工作流程、供應鏈、銜接點、重點、資源狀況、人員狀況、安全狀況、製度、措施、應急預案,根據標準要求和開學需求進行問題短板以及風險點大排查,對梳理出來的短板和風險點建檔記錄,逐一認真解決(jue) 。本部門不能解決(jue) 的應上報學校解決(jue) ,防止帶病工作。

(七)提前預見風險點並有效管控

提前預見並識別開學中和開學後的工作難度以及風險點,主動作為(wei) ,早做打算,製定措施,有效管控。

(八)組建食堂應急預備隊

組建食堂應急工作預備隊,對在學校的夥(huo) 食管理部門二線人員(辦公區域工作人員)組成預備隊,進行相關(guan) 培訓,應急時刻由領導和黨(dang) 員帶頭到食堂工作,以緩解食堂員工不足,保障正常辦夥(huo) 。

重點提示:

1.最為(wei) 關(guan) 鍵的是確保外地員工於(yu) 開學前14天返校;

2.人員不足將嚴(yan) 重影響食堂正常運轉,關(guan) 聯性問題出現;

3.開學後的場景量大複雜,小樣本演練和思維能否應對;

4.能否發現係統性風險點是工作成敗的關(guan) 鍵;

5.如疫情未消則員工返程途中自我保護難度大。

 

十、開學後的防控工作指引

(一)開學期間

1.根據返校學生規模決(jue) 定按計劃招募誌願者,對誌願者進行任務落實和相關(guan) 培訓,主要負責餐廳出入口值守、餐廳中就餐秩序維護和送餐相關(guan) 任務;規劃、標識、引導師生秩序化分散性就餐,誌願者嚴(yan) 把餐廳進出大門和就餐人員的單向流動。

2.公示學生食堂供餐模式、辦夥(huo) 業(ye) 態、就餐流程、網上訂餐方法、疫情期間就餐須知、臨(lin) 時供餐地點與(yu) 套餐盒飯食譜,防止就餐混亂(luan) 。

3.對暫停自助餐、小火鍋、免費湯粥、公用調料、冷葷、涼菜、涼麵、糕點和生食海產(chan) 品的供應服務,做好宣傳(chuan) 解釋工作,使師生有所準備並給予配合。

4.設置多個(ge) 臨(lin) 時供餐點,具備食品防汙染措施和條件,隻供應打包套餐盒飯;食堂延長供餐時間或全天供餐,準備充足的一次性餐盒、筷子和食品級塑料袋。

5.食堂要與(yu) 學校相關(guan) 部門保持聯係,準確掌握學生返校時間和人數信息,以便進行計劃生產(chan) 和有序防控。

6.如果麵臨(lin) 巨大任務量和單位時間供餐壓力,務必做到計劃生產(chan) ,堅持規範操作,寧可慢,不可亂(luan) ,避免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7.公用餐具的清洗消毒成為(wei) 重中之重,必須專(zhuan) 人專(zhuan) 組負責,確保每件餐具先後經過化學消毒液消毒和物理高溫消毒方法消毒。

8.適時啟動應急就餐模式緩解壓力,需要師生和各部門協調配合。

9.適時啟動食堂工作預備隊,減輕壓力,保障辦夥(huo) 。

10.利用電子顯示屏幕、張貼宣傳(chuan) 橫幅、海報、消毒標識等形式宣傳(chuan) 疫情防控知識和就餐相關(guan) 要求,有效營造食堂疫情防控氛圍,引導師生安全就餐。

(二)開學後的關(guan) 鍵兩(liang) 周

1.這段時間是學校防控疫情工作成敗的關(guan) 鍵時期,學生食堂管理服務要經受住嚴(yan) 峻的考驗,挑戰是巨大的,麵對海量、剛需且持續的餐飲服務和疫情防控雙重壓力,必須在思想上充分認識,物質上充分準備,團隊上配足誌願者,方案上充分可行,聯防聯控有效實施。

2.餐飲部門應密切關(guan) 注校園網絡輿情,及時處理並回複同學對食堂疫情防控及日常管理服務的各類投訴和意見,穩定同學情緒。

(三)開學兩(liang) 周後的防控時期

開學兩(liang) 周後,如國家疫情防控態勢持續向好,校內(nei) 無疫情發生,在持續管控各道校門的基礎上,可逐步恢複正常供餐,其他防控疫情措施常態化進行,仍不能掉以輕心,食堂仍要嚴(yan) 格執行一段時間的防控標準和要求,待疫情徹底消滅後,食堂辦夥(huo) 方能完全恢複正常狀態。

重點提示:

1.開學期間(兩(liang) 到三天)難度最大,要作最壞的打算;

2.開學後的兩(liang) 周,任務最重,要做好持續作戰的準備;

3.高度重視後廚員工緊缺和誌願者不到位的連鎖反應;

4.應急供餐模式啟動和有序實施是防控和服務的雙重大考;

5.將產(chan) 生大量餐後棄置的餐盒,處理不善會(hui) 嚴(yan) 重汙染校園。

 

十一、保障措施

(一)防疫經費保障

學校及夥(huo) 食部門必須確保提供相應的疫情防控專(zhuan) 項經費,購置滿足需求的防控物資,確保開學後疫情防控的有效性和持續性。

(二)防疫物品生活物資保障

1.要正確研判疫情態勢,製訂“疫情防控物資計劃表”,按計劃采購並儲(chu) 備相應的防疫物品,做到儲(chu) 備數量足夠、品種齊全,如體(ti) 溫計;消殺類物品,如含氯消毒液、84消毒液、手消毒劑、紫外線燈、噴灑器等;防護用品,如一次性醫用口罩、醫用外科口罩、防護帽、乳膠手套、隔離衣等。做好相關(guan) 物資的進庫、出庫登記,數量上留有餘(yu) 地,確保持續供應。

2.主要食材及辦夥(huo) 物資不低於(yu) 半個(ge) 月至一個(ge) 月的保有量,保證食堂正常運轉。

(三)硬件設施保障

開學前應對食堂全部設施設備、水電氣狀況和房屋門窗等進行完好度檢查,進行維修維護保養(yang) ,洗手池等不足的設備應從(cong) 速配齊。

(四)工作團隊保障

高度重視學校相關(guan) 單位參與(yu) 構建的聯防聯控夥(huo) 食防疫工作團隊,組織經培訓後滿足需求的誌願者隊伍,還要確保炊事員能夠全部提前返校返崗,避免陷入極端被動局麵而影響疫情防控和師生生活。

(五)精細化管理保障

開學前後,夥(huo) 食部門的準備工作、策劃能力、調動資源和管理水平將經受實踐的檢驗,真正的“大考”來臨(lin) ,唯有優(you) 秀的團隊、先進的管理模式、正確的方法措施和精準的策劃與(yu) 細節管理方能勝任,務必要在管理上下大工夫。

重點提示:

1.策劃失準、管理粗放將帶來很多大麻煩;

2.對疫情態勢的不同研判將決(jue) 定防控物資的儲(chu) 備;

3.聯防聯控體(ti) 係機製的狀況將決(jue) 定防控任務的成敗。 

 

附錄1:正確使用口罩防護的方法

1.口罩該怎麽(me) 選?

選擇一:一次性醫用口罩,連續佩戴4小時更換,如有明顯汙染、沾濕應立即更換。

選擇二:N95醫用防護口罩,應根據使用者所處的環境和粉塵濃度等不同進行更換,如長時間在戶外或人員密集區,應在46小時後(不應超過6小時)進行更換,如發現防顆粒物口罩的任何部位出現破損,以及明顯感覺呼吸阻力增加時,應立即廢棄。

棉布口罩、海綿口罩均不推薦。

 

 

 

  

 圖4  口罩類型

2.正確使用口罩

醫用口罩的使用方法:

1)鼻夾側(ce) 朝上,深色麵朝外(或褶皺朝下)

2)上下拉開褶皺,使口罩覆蓋口、鼻、下頜。

3)將雙手指尖沿著鼻梁金屬條;由中間至兩(liang) 邊,慢慢向內(nei) 按壓,直至緊貼鼻梁。

4)適當調整口罩,使口罩周邊充分貼合麵部。

3.多長時間更換一次口罩?

無論是哪種類型的口罩,使用時效都是有限的,一定要定期更換。口罩被分泌物弄濕或弄髒,防護性能降低,建議立即更換。

4.廢棄口罩處理如何做?

防疫期間,摘口罩前後做好手衛生。廢棄口罩丟(diu) 棄之前,應折疊成條形後用掛耳繩捆綁成型,將口罩折疊時應將口鼻接觸麵朝外,有條件的應進行酒精消毒。廢棄口罩放入垃圾桶內(nei) ,每天兩(liang) 次使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劑對垃圾桶進行消毒處理。居家隔離者用過的口罩,請在棄置前用水煮沸10-15分鍾後再投放至“其他垃圾”的收集容器中。

 

5  口罩處置示意圖 

附錄2:正確的洗手方法

洗手是個(ge) 人良好衛生習(xi) 慣重要內(nei) 容之一,能有效的防止新型冠狀病毒的傳(chuan) 播。在與(yu) 患者接觸後,觸摸眼、口、鼻前,打噴嚏或咳嗽後,如廁後,帶口罩前及摘口罩後,接觸公共設施如扶手、門柄、電梯按鈕、公共電話後、從(cong) 外麵回家後等均應及時洗手。

1.濕

在流動水下,淋濕雙手。取適量洗手液(肥皂),均勻塗抹至整個(ge) 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縫。

2.搓

認真揉搓雙手至少15秒,注意清洗雙手所有皮膚,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縫:

1)掌心相對,手指並攏,相互揉搓;

2)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揉搓,交換進行;

3)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指縫相互揉搓;

4)彎曲手指使關(guan) 節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搓擦,交換進行;

5)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轉揉搓,交換進行;

6)將五個(ge) 手指尖並攏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

3.衝(chong)

用清水把手衝(chong) 洗幹淨。

4.捧

用清水將水龍頭衝(chong) 洗幹淨,再關(guan) 閉水龍頭。

5.擦

用幹淨的毛巾、紙巾擦幹或烘幹機烘幹。  

 

6  正確的洗手方法 

附錄3:常見消毒劑及配製使用  

1.日常清潔及預防性消毒以清潔為(wei) 主,預防性消毒為(wei) 輔,應避免過度消毒,受汙染時隨時清潔消毒。考慮到疫情的防範,一般消毒方法如下:

1)物體(ti) 表麵:可使用含氯消毒劑(有效氯含量250-500mg/L)擦拭,作用30分鍾,再用清水擦淨。

2)地麵:可使用含氯消毒劑(有效氯含量250-500mg/L)用拖布濕式拖拭,作用30分鍾,再用清水洗淨。

2.含氯消毒劑的配置和使用

以有效氯濃度500mg/L的含氯消毒劑配製方法為(wei) 例:

184消毒液(有效氯含量5%):按消毒液:水為(wei) 1:99比例稀釋

2)消毒粉(有效氯含量12-13%,20/包):1包消毒粉加4.8升水

3)含氯泡騰片(有效氯含量480mg/-580mg/片):1片溶於(yu) 1升水(具體(ti) 配置應按使用說明操作)。

3.75%乙醇消毒液可直接使用。其他消毒劑(如:威露士、滴露、藍月亮等品牌日常家居類消毒劑)按產(chan) 品標簽標識以殺滅腸道致病菌的濃度進行配製和使用。

 

關鍵詞: